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一家名为”在旗”的食品企业正以其独特的”杂粮主食”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冻品行业中开辟出一条全新赛道。从一个小小的县城起步,到产品遍布全国、出口19个国家,在旗食品用十余年时间完成了从地方特色到国际品牌的华丽转身,成为中国杂粮主食领域的优秀企业。

“在旗”品牌的诞生,深深扎根于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土壤。公司总经理张全利与兄长张胜利敏锐地捕捉到家乡传统美食——黏豆包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与文化魅力。在满族语言中,”你在旗吗”是一句亲切的问候语,品牌名称巧妙地将民族文化与现代商业结合,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故事”的跨越。
这种文化基因赋予了在旗产品独特的市场辨识度。黏豆包作为创业初期的核心产品,至今仍是企业的销量冠军,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更成功打入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19个国家的市场,成为传播中国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个企业要想做成百年品牌,发展的关键还是硬件设施。”张全利的这句话道出了在旗快速成长的核心密码。早在2012年注册合作社之初,企业就确立了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尽管最初的车间位于距离秦皇岛市区60公里的小乡村,但在旗始终坚持用现代化标准打造生产环境。
如今,在旗已拥有3.8万平方米标准净化车间,日产杂粮产品150吨。同时成立的天一生态农产品专业种植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合作示范社,拥有1300余亩杂粮种植基地,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2024年,在旗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创办”营养健康杂粮主食联合研发中心”,并设立”在旗低GI食品研发实验室”,进一步强化了科研创新能力。
在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率先提出的”杂粮主食”概念。在传统观念中,杂粮往往作为辅助性食材存在,而在旗通过产品创新,将其提升至主食地位,开创了精米白面之后的”第三种主食”品类。
企业打造了丰富多样的产品矩阵:从最初的黏豆包,到创新推出的大黄米汤圆、黄馍馍、栗丁窝头等大单品,再到0蔗糖系列、杂粮面点系列、江米杂粮系列等,目前已有60多个品种、200多个规格。其中,大黄米汤圆成为中国零添加食用胶速冻汤圆的品牌,体现了在旗”追求原味文化,提倡绿色加工”的产品理念。
在全民健康消费浪潮下,在旗敏锐把握了市场脉搏。张全利表示:”品质标签已经从吃饱、吃好转向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在旗产品充分利用杂粮的零添加、高膳食纤维、低GI等特点,大大降低了消费者食用主食的心理负担。
这种健康定位不仅赢得了家庭日常消费市场,还成功打入节日礼品场景。随着消费观念从追求”面子”向重视”里子”转变,在旗的健康杂粮主食成为了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实用价值的新型礼品选择。
在旗的国际化步伐同样令人瞩目。”不是为了出口而出口,关键是利用出口的要求、资质、认证来提升企业的管理”,张全利的这番话揭示了企业”以外促内”的发展智慧。通过对接国际标准,在旗不断倒逼自身管理水平提升,为国内市场竞争增添了重要砝码。
目前,在旗已构建起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网络:线下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进驻胖东来、永辉超市等主流商超;线上布局天猫、京东、抖音等各大平台。2026年即将投产的400亩杂粮主食产业园区,将专注于低GI产品、杂粮及青龙板栗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
从青龙县的一个创业梦想,到扛鼎中国杂粮主食产业旗帜,在旗食品的成长历程印证了”小地方也能做出大品牌”的商业可能。在未来,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持续深化,在旗所代表的杂粮主食产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继续书写从民族走向世界的品牌传奇。
本文转载自网络平台,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本文观点不代表DaTa新商业立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仅供用户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使用等行为的建议。请读者使用之前核实真实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