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投行业,“价值投资”早已成为陈词滥调,但星辰创投用十二年的业绩证明:真正的价值创造,需要将产业规律、技术演进与社会需求编织成一张精准的认知网络。其“洞察先机,价值成长”的核心理念,正在重塑科技投资的评价尺度。

时机哲学:在技术曲线的陡坡处下注
2014年,当在线教育企业还在比拼课程数量时,星辰创投却投资了刚成立7个月的ClassIn。这个决策源于一个关键发现:传统录播课的完课率不足5%,而实时互动的技术瓶颈一旦突破,将引发教育场景的革命。如今,ClassIn的实时音视频延迟控制在67毫秒以内,支撑起哈佛大学线上MBA课程的沉浸式教学。
这种对技术拐点的敏锐判断,在新能源领域再次显现。2019年,当行业热议锂电池能量密度时,星辰团队却将目光投向电网侧储能。他们发现,随着光伏装机量激增,电网调频需求每年增长35%,而传统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达7年。于是果断投资锂电储能系统集成商,该企业现已成为国家电网最大的第三方调频服务商,年收益超20亿元。
成长逻辑:让技术长出商业根系
在星辰创投的字典里,“成长”不是财务指标的简单增长,而是技术价值的多维释放。2016年投资的云从科技,最初只是中科院的人脸识别实验室。星辰的产业团队为其规划了“技术平台化-场景产品化-生态商业化”的三段式路径:先通过安防项目打磨算法,再切入金融领域的远程开户,最终构建城市级智慧中枢。如今,云从的智慧交通系统已管理着全国30%的高速公路车流。
这种赋能能力在硬科技领域更具挑战。当投资的半导体设备企业面临人才短缺时,星辰联合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成立“中国芯人才联盟”,通过定向培养、技术共享等方式,三年输送工程师1200名,使被投企业研发效率提升40%。

社会价值:科技向善的度量衡
在星辰创投的ESG评估体系中,碳减排量、就业创造数、技术普惠度等指标与财务回报同等重要。其投资的农业无人机企业极飞科技,不仅实现每亩农药使用量减少30%,更在新疆棉田培育出5000名“数字农服工程师”,人均年收入增加4万元。
这种价值观正在重构投资边界。2023年,商会否决了某元宇宙社交项目,因其可能加剧青少年沉迷风险;转而投资工业AR企业亮亮视野,其设备帮助石油工人远程排除高危设备故障,累计减少2000人次进入危险区域。
从时间维度的精准卡位,到空间维度的生态赋能,再到价值维度的责任担当,星辰创投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在科技投资的长跑中,唯有将商业逻辑与社会价值焊接成坚固的锚点,才能抵御周期的风浪,驶向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