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告诉我们:铭记历史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今年,我们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八十年前,中国作为二战亚洲主战场,以千万同胞的浴血奋战捍卫了人类文明的底线,为重建世界和平秩序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在这一特殊节点,国家通过持续深化的历史教育与纪念活动,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让我们在回望历史时总能汲取前行的力量。

这种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体认,让近期热映的《南京照相馆》自然走入公众视野。这部聚焦真实历史片段的影片,既照见了民族在苦难深渊中对文明火种的执着守护,也让当下的人们真切感受到:铭记历史本就是文化自信的基石,唯有扎根历史土壤、凝聚文化共识,才能让民族的精神脊梁永远挺拔。

《南京照相馆》中的历史微光

《南京照相馆》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取材于历史事件。1938年,在南京华东照相馆当学徒的罗瑾,在给日军洗照片时,发现照片拍的全是日军杀人、强奸、抢劫这些罪行。他冒着危险,偷偷多洗了30多张照片,并把其中16张装订成册。后来,爱国青年吴旋接力守护这些珍贵影像。这些由日军自己拍下的照片,最后成了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京字第一号证据”。

《南京照相馆》告诉我们:铭记历史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自正式公映以来,电影《南京照相馆》口碑与热度一路飙升。各地影院也频频出现这幕场景:电影放完了,灯光亮起了,观众却久久不愿离场,现场鸦雀无声。有人说,这就是电影《南京照相馆》的“观影后遗症”。当观众透过电影直面1937年那个惨绝人寰的冬天时,心中不禁涌起万千思绪。不少人表示,“看得眼泪止不住地流”“后劲太大,很长时间缓不过来”。

影片让我们看见,真正的文化自信,从不是对过往荣光的空泛歌颂,而是对历史真相的绝对尊重,是对民族精神基因的深刻认知。当我们透过银幕与 80 多年前的坚守者隔空对话,便懂得:文化自信的根基,早已深深扎在 “铭记” 与 “坚守” 的土壤里。

文化溯源是夯实自信的根基

这种对历史的清醒认知,不仅让我们坚定地守护真相,更让我们得以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看清文明的源流。

当下,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时有出现,试图歪曲、淡化甚至否定历史文化。而《南京照相馆》的热映,恰如一声警钟,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历史认知。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经历过什么,才能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当我们回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漫长历程,会发现日本文化中诸多为人熟知的元素,其源头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盛唐时期遣唐使带回的制度与技艺,到汉字、儒学、茶道等文化基因的东传,历史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文化对日本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日本书道的诞生与汉字的传入密不可分。日本书道的笔法、章法乃至审美理念,都深受中国书法影响。王羲之、颜真卿等中国书法大家的作品,至今仍是日本书道学者的重要范本。即便后来日本创制了假名文字,其书写仍延续了汉字书法的笔墨韵味,本质上仍是对中华文化中 “以笔载道” 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南京照相馆》告诉我们:铭记历史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日本茶道的起源与发展也与中国茶文化紧密相连。日本遣唐使不仅带回了茶叶种子,更将中国的饮茶俗、煮茶技艺乃至 “茶禅一味” 的精神内核引入日本。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总结了茶叶种植、制作、冲泡的技艺,成为日本早期茶文化发展的重要范本

这种文化渊源的追溯,并非为了强调某种优劣,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正视历史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自身文化的厚重底蕴 —— 正是这份底蕴,赋予了我们在苦难中坚守、在迷雾中清醒的底气,也让文化自信有了更坚实的根基。

做好文化根脉守护,才能真正自信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正以创新姿态走向世界舞台,重塑着文化输出的新路径。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盛唐长安的一日为切口,凭借对唐代服饰、礼仪、建筑与市井生活的极致还原,成为现象级文化作品。剧中对上元节灯会、望楼传讯等细节的考究,不仅让观众直观感受盛唐气象,更带动了西安相关文旅产业的热潮。许多海外观众通过这部剧开始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甚至自发研究唐代官制与民俗,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生活肌理。

《南京照相馆》告诉我们:铭记历史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河南卫视 “中国节日” 系列晚会则以技术赋能传统,《唐宫夜宴》用舞蹈让唐代乐舞俑 “活” 了过来,《洛神水赋》以水下舞蹈再现曹植《洛神赋》的翩跹意境。这些节目将文物、典籍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相关话题在海外社交媒体阅读量突破数十亿,成为国际网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 “窗口”,更让 “中式审美” 成为热议焦点。

但是,在文化产品 “破圈” 的同时,一些中国本土品牌却遭遇了文化认同的误解。名创优品因门店装潢风格,长期被误认为日本品牌,实则为中国企业;有网友觉得中国青梅酒品牌 “梅见” 的梅花纹样 LOGO 源自日本,实则不然。该品牌LOGO由国内知名设计团队 “东西制造局”设计,他们在历史溯源过程中发现,梅花纹早在西夏时期就已经出现,是中国传统纹样。元气森林因使用日文 “気” 字和 “日本监制” 的标注被质疑为 “伪日系”,但实际上它是中国品牌。“気” 字虽常用于日语,却是由我国繁体字 “氣” 简化而来。

事实上,这些文化本就源自中国大地,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我们当下需要做的,是主动探寻、认知和传承中国文化,让公众清楚自身文化的根与魂,自豪地守护这份文化底气。

《南京照相馆》所还原的,正是民族在至暗时刻对文明火种的坚守。真正的自信,是敢于正视苦难,更能从苦难中淬炼出不屈的精神。

不妨走进影院观看《南京照相馆》。当我们透过银幕与 80 多年前的坚守者隔空对话,会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自信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它藏在每一份对历史的铭记里,在每一次对文化根脉的认同中。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0)
上一篇 2025-08-01 13:13
下一篇 2025-08-01 17:24

相关推荐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1420